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 RSS
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行业新闻

微网的背景

时间:2024-02-09 23:37:17  来源:http://www.gjqjd.com  作者:admin

一、微网的背景

在过去的几十年,电网规模不断扩大,已逐步发展成集中发电、远距离输电的超大互联网络系统。但远距离输电的不断增大、使得受端电网对外来电力的依赖程度不断提高,电网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趋于下降,而且难于满足多样化供电需求。另一方面,对全球常规能源的逐渐枯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担忧却日益突显。鉴于此,环保、高效和灵活的分布式发电广受青睐。

分布式发电一般是指将相对小型的发电装置(一般50 MW以下)分散布置在用户/负荷现场、或邻近地点,从而实现发电供能的方式。分布式发电具有位置灵活、分散的特点,极好地适应了分散电力需求和资源分布,延缓了输配电网升级换代所需的巨额投资;与大电网互为备用,也使供电可靠性得以改善;一般还具有污染少、能源利用效率高的优势。

尽管优点突出,但分布式发电也存在诸多问题:分布式电源单机接入成本高,控制困难等;分布式电源相对大电网来说是一个不可控源,大系统往往采取限制、隔离的方式来处置分布式电源,以减小其对大电网的冲击。当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分布式电源往往都须在第一时间退出运行,这就大大限制了分布式发电效能的充分发挥。为协调大电网与分布式电源间的矛盾,充分挖掘分布式电源为电网和用户带来的价值和效益,提出并不断发展了微电网(Microgrid)的概念。

根据Navigant Research第九版微电网部署报告显示,截止目前,全球已经公布的微电网项目累计达到1437个,装机容量超过13吉瓦,其中超半数属于远程微电网。

报告中指出,微电网已经成为全球现象。目前,超过100个国家都在部署微电网项目,累计装机容量超过13吉瓦,其中,俄罗斯北极圈附近的微电网项目累计约816兆瓦。

从国家来看,无论是微电网装机容量还是项目数量,美国都位居第一,其中,纽约州就有83个微电网项目。

从区域来看,亚太地区和北美地区是微电网最大的两个区域市场,市场占有率均为42%。

优势:

微电网,也被称为分布式能源孤岛系统,将发电机、负荷、储能装置及控制装置等系统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单一可控的单元,同时向用户供给电能和热能。微电网中的电源多为微电源,亦即含有电力电子界面的小型机组(小于100kW),包括微型燃气轮机,燃料电池、光伏电池以及超级电容、飞轮、蓄电池等储能装置。微电网接在用户侧,具有低成本、低电压、低污染等特点。微电网既可与大电网联网运行,也可在电网故障或需要时与主网断开单独运行。

微网具有双重角色。对于电网,微电网作为一个大小可以改变的智能负载,为本地电力系统提供了可调度负荷,可以在数秒内做出响应以满足系统需要,适时向大电网提供有力支撑;可以在维修系统同时不影响客户的负荷;可以减轻(延长)配电网更新换代,采用IEEE1547.4标准,指导分布式电源孤岛运行,能够消除某些特殊操作要求产生的技术阻碍。对于用户,微电网作为一个可定制的电源,可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增强局部供电可靠性,降低馈电损耗,支持当地电压,通过利用废热提高效率,提供电压下陷的校正,或作为不可中断电源服务等。

此外,紧紧围绕全系统能量需求的设计理念和向用户提供多样化电能质量的供电理念,是微电网的2个重要特征。在接入问题上,微电网的并网标准只针对微电网与大电网的公共连接点(PCC),而不针对各个具体的微电源。微电网不仅解决了分布式电源的大规模接入问题,充分发挥了分布式电源的各项优势,还为用户带来了其他多方面的效益。微网将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应对负荷增长的方式,在降低能耗、提高电力系统可靠性和灵活性等方面具有巨大潜力

二、现持有孕日股份成本7.322 下周如何操作

孚日股份(002083)

投资亮点:

1:公司投资进行CIGSSe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生产及研发等光伏电项目,首期工程设计产能为60MW/年,已于2008年2月开工,预计2009年第三季度投产。项目达产后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实现利税4.5 亿元。

2:公司是国内最大的家纺企业,目前营业网点约1100个,其中大家纺专卖店41家。2007年在俄罗斯市场销售收入达到1.3亿元,比2006年增长了83%;澳大利亚市场销售额由2006年的2000多万元增长到近8600 万元,同比增长了近三倍。

3:公司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特许生产商,具有特许生产商零售资格,预计到奥运会开幕之前将有1000 多个奥运零售店销售公司的奥运产品。

负面因素:

1:人民币持续快速升值,对公司以大规模出口为导向的经营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2:CIGSSe薄膜太阳电池组件生产项目预计于2009年第三季度投产,到时可能会因市场变化而产生一定的风险。

综合评价:

公司是中国规模最大、出口金额最多的家用纺织品龙头企业,同时巨资涉足新能源领域,若项目顺利投产,未来极具成长空间。二级市场可中长线关注。

三、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

世界经济增长由“双速增长”格局逐渐向低速增长收敛。

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中国强有力的政策刺激,及其对大宗商品的巨大需求,带动新兴经济体快速增长,而发达经济体则总体陷入衰退,世界经济呈现双速增长格局。随着近几年的调整,发达经济体,特别是美国实体经济发生了一些积极变化;

投资和消费信心有所回升,带动经济逐渐走出衰退并出现小幅回升。与此同时,新兴经济体则因全球经济增速放缓和自身潜在增长率下降,经济增速明显回落。

即便如此,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由发达国家向新兴经济体转移、发展中国家相对力量上升态势并未逆转。在危机爆发前的2004年-2008年,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就已经低于发展中国家(44%∶56%)。在危机爆发后的2008-2012年,二者的差距扩大至13%∶87%。

相应地,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总量之比,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约4∶1变为目前的约2∶1。受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的拖累,近两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也有所放慢,但仍明显高于发达国家。在新兴经济体当中,中国的表现尤为突出。

2008年以来,中国已超过美国和欧盟,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第一大引擎。2012年中国的GDP占全球11.5%。伴随着中国经济地位的大幅提高,在国际上受关注的程度空前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也抱有越来越高的期待。

扩展资料:

金融危机后,全球产业发展出现一些新的特点。发达国家的创新能力不容低估,一些新的增长点正在形成,可能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也将对未来世界经济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主要经济体为了共渡难关,曾及时搭建了G20平台,采取了协调一致的反危机措施,对于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发挥了重要而积极的作用。但是,在形势渐趋稳定之后,各国进行政策协调的意愿明显降低,各种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抬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推荐资讯
相关文章
    无相关信息
栏目更新
栏目热门